据了解,《通知》首次明确股权信托的工商登记与金融监管备案细则,打通了制度落地“最后一公里”,困扰行业多年的非上市公司股权信托登记难题终获破解。
作为信托行业转型创新的先行者,中国外贸信托积极响应试点新政,探索实践落地。4月16日,中国外贸信托为青年企业家徐先生量身定制的股权信托在北京市昌平区完成财产登记,这也是《通知》发布后,全国首单新设立的股权信托。家族企业在传承中往往面临“创二代”经验不足、多子女利益平衡、精神传承断层三大挑战,中国外贸信托通过巧妙的信托架构设计,实现控制权平稳过渡、债务风险隔离与慈善精神传承三重目标。
“我们不仅要防止股权分散导致家族内耗,更要用制度守护企业家精神。”中国外贸信托家族财富事业部总经理李珊介绍,方案特别约定第三代继承人需完成公益实践等“通关任务”后方可解锁受益权,将财富传承从“被动分配”升级为“主动培育”。此单生物医药企业股权信托的落地,不仅是中国外贸信托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的有益实践,更为非上市公司的股权装入提供信托样本。
首单落地仅是开端。中国外贸信托凭借对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在随后三周内再度完成两单标志性项目,构建起服务国家战略的创新矩阵。
在通州区,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难题,中国外贸信托通过设立服务信托为企业提供股权管理、风险隔离、资产运营等综合服务,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新能源领域。“不仅强化了信托财产独立性,保障了受益人权益,更为信托服务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等实体经济领域开辟了新路径。”项目负责人透露,该模式将在后续系列项目中得到更多复制。
而在朝阳区,中国外贸信托与中信信托作为双受托人设立的系列风险处置服务信托,则开创了司法重整与金融服务融合的新范式。北京股权信托财产登记试点对风险处置服务信托意义非凡,一方面,工商信息明示股东信托公司代表信托产品,有利于准确披露股东信息,避免误导;另一方面,进一步保障信托财产的独立性,有利于信托财产管理及受托人履职。
外贸信托相关负责人分析称,《通知》作为全国首份股权信托财产登记专项指引,直击行业发展三大痛点:一是明确非上市公司股权作为信托财产的登记机关及操作细则,填补了《信托法》实施22年来的制度空白;二是确立双登记模式,在市场监管部门办理股东变更登记的同时,需向金融监管部门备案信托计划,构建起穿透式监管框架;三是深化金融普惠化,为中小型非上市公司将股权装入信托、实现规范化发展提供新的路径,切实践行金融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上述负责人表示,未来,中国外贸信托将继续心怀“国之大者”,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社会民生,以高质量、特色化信托服务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