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黑马点睛 >> 文章正文

星期二机构一致最看好的10金股

加入日期:2025-5-6 11:08:50 【顶尖财经网】



分享到: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5-5-6 11:08:50讯:

  水井坊 

  开年经营稳健,开启战略新篇 

  事项

  公司发布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实现总营收52.2亿元,同增5.3%;归母净利润13.4亿元,同增5.7%;其中单Q4实现营收14.3亿元,同增4.7%;归母净利润2.2亿元,同减12.3%。25Q1实现营收9.6亿,同增2.7%,归母净利润1.9亿,同增2.1%。Q1末合同负债9.4亿元。

  评论增长符合前期预告,盈利表现相对稳定。公司全年收入/利润同增5.3%/5.7%,单Q4收入/利润分别同比+4.7%/-12.3%,符合前期预告。分产品看,全年高档酒同增2.0%,量/价分别同比+2.7%/-0.7%,结合渠道反馈,大单品臻酿八号持续平稳放量,宴席表现较优,春节期间推出买赠活动加速出货,井台、典藏仍在持续调整中。中档酒同增29.1%,量/价分别同比+36.1%/-5.1%,渠道反馈天号陈承接部分降级需求,低基数下实现30%+弹性增长贡献重要增量。分区域看,国内市场同增2.8%,国外市场同增44.6%增长亮眼。盈利端全年毛利率下降0.4pct至82.8%,主要系结构下移及货折略增所致,税费率收缩,综合全年净利率提升0.1pct至25.7%。

  Q1正增长顺利开局,产品结构上移抬升毛利率。Q1营收/利润同增2.7%/2.1%略超预期。高档酒/中档酒分别同比+6.7%/-34.2%,渠道反馈臻酿八号推出买赠、扫码抽奖等活动,出货环比加快,天号陈及系列酒投放减少。盈利端,受益产品结构上移、Q1毛利率提升1.5pcts至82.0%,税费率整体优化,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同降7.6pcts/0.5pct,营业税金率同增3.5pcts,受去年同期收到政府发展资金扰动,综合Q1净利率同降0.1pcts至19.8%、相对稳定。 

  放宽票据使用后现金流有下滑,仍处可控水平。24Q4+25Q1回款同降18.5%,经营性现金净额转负,主要系帮助经销商减轻资金压力、放宽票据使用,叠加邛崃项目(一期)开始使用后相关经营支出增加所致,实际仍处可控水平。Q1末合同负债9.4亿元,环比24Q3末减少1.2亿元。

  25年战略叙事全面重塑,聚焦产品升级与渠道精耕,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产品端聚焦升级,构建“水井坊) href=/600779/>水井坊(600779)”+“第一坊”双品牌体系,高端第一坊新品已于春糖上市、目标向上延展品牌力;水井坊推出系列迭代产品完善梯队建设,持续放量臻酿八号,井台加强培育,夯实优势基本盘;中低档承接短期需求降级布局天号陈。市场端聚焦核心市场建设,加大资源投入,提升市场份额。渠道端加强精耕及提效,目标重点城市新增拓店同比双位数增长、标杆门店单店销售额同比双位数提升、部分城市团购业务在销售额中占比超双位数、人力资源效能同比实现单位数提升,多线发力有望推动公司长期健康、跨越式发展。

  投资建议投资建议:经营稳健顺利开局,关注后续战略执行落地成效,维持“强推”评级。公司实际经营稳健,库存/出货/渠道利润等指标处同业良性水平,管理层着眼品牌长期发展,推出一系列战略重塑优化举措,期待后续执行落地成效。结合公司经营情况,我们略调整25-27年EPS预测值为2.80/2.97/3.40元(原25/26年预测值为2.93/3.45元),维持目标价64元,维持“强推”评级。 

  风险提示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次高端竞争加剧,公司调整措施不及预期。

  晶科科技

  自持规模持续增长,海外电站建设提速 

  ■事件: 

  2025年4月,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以及公司2025年一季报,根据公告,2024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75亿元,同比+9.25%,实现归母净利润3.24亿元,同比-15.3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48亿元,同比-41.00%。分季度看,24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85亿元,同比+2.07%,环比-54.99%,实现归母净利润1.05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1.37亿元;25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12亿元,同比+43.00%,环比+25.65%,实现归母净利润-0.35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0.34亿元。公司24年营业收入增长主要系公司自持电站装机规模增加致发电量和发电收入提升,同时户用光伏电站滚动开发业务营收规模增长所致,归母净利润下降主要系报告期内光伏行业弃光限电率进一步提升,同时受制于电力市场政策环境变化,公司处置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投资收益下降所致。

  ■自持规模稳步扩大,发电量同比提升

  截至2024年底,公司自持电站装机容量达到6.45GW,同比+20%。其中新增装机并网约1.88GW,较2023年同比-20%。24年公司自持电站发电量为67.14亿千瓦时。同比+27%。截至24年底,公司地面电站持有规模3.98GW,全年新增并网0.96GW,主要集中在广东、青海、安徽、福建以及中东地区,公司开发团队在开发业务类型和合作模式上均实现新突破,积极拓展火电灵活性改造、风火光打捆、数据中心负荷、源网荷储定制开发等多元化开发模式。全年合计获取国内地面电站开发指标3.35GW,其中光伏2.79GW,风电560MW,进一步丰富了项目资源储备,为公司电站业务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长期支撑;工商业方面,公司24年底自持规模1.39GW,全年新增186MW,面对分布式入市政策预期,公司持续优化客户结构与项目,新增签约307MW,其中包括与京东、腾讯的项目合作。户用方面,24年底公司自持规模1.08GW,全年新增733MW,建档548MW,重点向合作共建预收购模式转型。

  ■储能业务陆续放量,海外电站建设加速

  截至24年底公司自持独立储能电站规模298MWh,全年新增网侧储能55MWh、用户侧储能18MWh,新增获取备案储能项目容量超1,970MWh。与此同时,依托于过去开发储备的大量资源,公司目前已有多个储能项目超GWh纳入推进计划中。此外,公司加大海外市场开发力度,截至24年底,公司海外项目储备超2.4GW,包括光储、数据中心配套等多种类型,有望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支撑。

  ■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5-27年营收分别为64.46/67.67/70.5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9/5.72/6.88亿元,对应PE分别为20x/16x/13x。公司电站运营业务基本盘稳健,海外电站建设加速,储能业务即将放量,维持“推荐”评级。

  ■ 风险提示:

  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市场开拓不及预期等。

  双环传动 

  新能源和智能执行机构业务放量,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5%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5%

  双环传动) href=/002472/>双环传动(002472)2024年营收87.8亿元,同比+8.8%,归母净利润10.2亿元,同比+25.4%,扣非净利润10.0亿元,同比+24.6%,单Q4实现营收20.4亿元,同比-7.4%,环比-15.8%,归母净利润2.9亿元,同比+26.0%,环比+7.9%,扣非净利润2.9亿元,同比+14.7%,环比+12.7%;25Q1双环实现营收20.7亿元,同比-0.5%,环比+1.3%(主营业务收入同比+12.5%),归母净利润2.8亿元,同比+24.7%;扣非净利润2.7亿元,同比+28.3%,得益于新能源齿轮业务和智能执行机构业务的持续放量,以及降本增量的推进,公司业绩稳定增长。

  降本增效推进下费用管控效果良好,盈利能力同环比提升

  费用层面,25Q1双环传动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0%/3.8%/5.4%,同比分别+0.1/+0.1/+0.6pct,环比分别-0.1/-1.8/-1.1pct,整体来看费用管控稳定;盈利能力层面,25Q1公司销售毛利率26.8%,同比+4.1pct,环比-4.2pct,25Q1净利率13.4%,同比+2.7pct,环比-0.6pct,预计主要系1)规模效应释放、降本增效工作持续推进(柔性制造、数字化推进、自主创新等);2)产品结构优化:盈利好的新能源车齿轮业务占比持续提升。

  展望未来,全球化战略推进与品类矩阵延展有望打开增长空间

  双环已抓住两轮升级机遇,第1轮:齿轮外包趋势带来第三方供应商订单机遇;第2轮:新能源车爆发拉高准入壁垒+催生齿轮需求,双环依托产能前瞻布局+批量供货能力等优势锁定厂订单实现深度绑定。我们认为当下双环适逢第三轮升级机遇,即①出海:全球化战略推进,海外建厂(匈牙利投资1.2亿欧元)与客户突破并举,后续有望承接国内增长打开远期空间;②平台化:我们认为双环的核心优势在于产品(一致性+性能)、管理(降本增效)、研发(技术与开发能力)三大维度,公司智能执行机构业务、工业增/减速机、机器人高精密减速器推进顺利,整体上构筑车端齿轮+机器人减速器等产品加持的平台化供应体系,后续依托于此优势有望持续延展品系开辟新增长曲线。

  风险提示

  汽车销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

  惠泰医疗 

  业绩延续高增长,房颤解决方案完善 

  事件: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0.66亿元,同比+25.18%;实现归母净利润6.73亿元,同比+26.0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43亿元,同比+37.29%。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4亿元,同比+23.93%,实现归母净利润1.83亿元,同比+30.69%。

  I 点评: 

  I 电生理业务拓展顺利,房颤解决方案完善

  2024年公司仍专注于核心策略产品的准入与增长。国内电生理产品新增入院200余家,覆盖医院超过1,360家。2024年公司完成三维电生理手术15,000余例,手术量较2023年度增长50%。目前,公司可调弯十极冠状窦导管在该品类细分市场中维持领先份额,年使用量超十万根。在带量采购项目的推动下,可调弯鞘管入院数量较去年同比增长率超过100%。

  2024年12月,公司电生理产品AForcePlusTM导管、PulstamperTM导管、心脏脉冲电场消融仪获批上市,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入房颤治疗领域。公司成为全球首个同时拥有线形/环形磁电定位脉冲消融导管、心脏脉冲消融仪和配套三维标测系统,可实现三维脉冲消融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

  I 核心业务高速增长,海外市场自主品牌2024年亮眼 

  分业务来看,公司2024年冠脉通路收入实现10.54亿(同比+33.30%)、电生理收入实现4.40亿(同比+19.73%)、介入类收入实现3.51亿(同比+37.09%)、OEM收入实现1.65亿(同比下滑21.67%)、非血管治疗类收入实现0.39亿(同比+135.05%)。

  2024年海外市场稳步拓展,自主品牌呈现较好增长趋势。2024年公司海外收入2.80亿元(yoy+19.75%),其中,国际业务自主品牌呈现较好的增长趋势,同期增长45.88%。公司在中东、非洲、欧洲等区域的市场表现尤为突出,特别是在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德国、英国、瑞士、土耳其、巴西等高端市场实现了入院突破,显著提升了市场渗透率。公司还通过设立海外子公司,逐步深耕独联体、拉美、亚太等重要海外市场,为未来业务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I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收入分别为27.41亿元、35.80亿元和46.64亿元(2025-2026年前值预测为28.82亿元和38.29亿元),收入增速分别为32.7%、30.6%和30.3%,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9.07亿元、11.97亿元和15.72亿元(2025-2026年前值预测为9.73亿元和13.07亿元),增速分别为34.8%、32.0%和31.3%,2025-2027年EPS预计分别为9.34元、12.33元和16.19元,对应2025-2027年的PE分别为46x、35x和27x,维持“买入”评级。

  I 风险提示 

  公司手术量拓展不及预期风险。

  公司在研临床进展不及预期风险。

  伟思医疗 

  基石业务稳健,医美业务可期 

  事件: 

  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5年一季度报告。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00亿元(-13.45%),归母净利润1.02亿元(-25.16%),扣非净利润0.83亿元(-31.72%),经营性现金流1.18亿元(-11.86%)。2024Q4实现营业收入1.08亿元(-16.98%),归母净利润0.24亿元(-31.16%),扣非净利润0.15亿元(-51.65%)。

  2025Q1实现营业收入0.96亿元(+9.40%),归母净利润0.33亿元(+52.71%),扣非净利润0.31亿元(+58.96%),经营性现金流0.22亿元(+138.68%)。 

  I 事件点评

  I 2025Q1公司费用改善,利润端大幅增长

  2025Q1公司营收同比增长9.40%,净利润增速显著高于收入增速。2025Q1公司毛利率约66.65%,较2024Q4有所恢复,仍低于2024Q1同期水平。2025Q1公司盈利能力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期间费用水平优化,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5.49%、9.94%、10.08%,同比-9.85pct、-4.57pct、-7.52pct。

  I 基石业务稳健,期待医美板块高速增长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均同比双位数下滑,主要是传统盆底康复市场需求疲软及产康业务收缩,分产品线来看,公司磁刺激类实现收入1.72亿元(-13.92%),毛利率为70.07%(-2.46pct);电刺激类实现收入0.37亿元(-41.75%),毛利率为60.07%(-5.46pct)。

  公司基石业务主要包括精神、盆底、康复业务,目前正整合公司资源发力医美、泌尿等新兴业务。公司在精神领域,高中低端产品组合丰富,以导航经颅磁赋能学术科研和高端临床市场;公司在盆底市场发力早、市场份额高,盆底磁市场份额第一。公司有很强的技术平台迁移能力,长期投入于磁刺激、电刺激、电生理、康复机器人、激光、射频等技术平台,积极布局康复赛道的主流和高端品类。在医美领域,皮秒激光设备也于2024年9月获证,成为了国内首台通过顶级医院大规模注册临床试验验证的治疗色素性疾病的超皮秒产品,意味着公司2025年正式进军医美主流皮肤管理市场。

  2025年,公司发布《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以2024年营业收入为基数,2025年及2026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不低于18%、40%,两年复合增速约为18%。

  I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收入有望分别实现4.73亿元、5.61亿元和6.68亿元(2025-2026年前值预测为5.03亿元和6.0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到18.2%、18.6%和19.1%。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1.34亿元、1.60亿元和1.92亿元(2025-2026年前值预测为1.50亿元和1.9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1.8%、19.2%和20.0%。2025-2027年的EPS分别为1.40元、1.67元和2.01元,对应PE估值分别为31x、26x和22x。展望未来,公司持续改善产品结构,拓展在能量源器械领域的布局,看好公司在医美、康复、泌尿等多个领域的发力,维持“买入”评级。

  I 风险提示 

  新品研发及推广不及预期风险;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联影医疗 

  海外业务快速拓展,静待市场需求释放 

  事件:

  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3.00亿元(yoy-9.73%),归母净利润12.62亿元(yoy-36.09%),扣非归母净利润10.10亿元(yoy-39.32%)。

  2024Q4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3.46亿元(yoy-15.90%),归母净利润5.91亿元(yoy-35.09%),扣非归母净利润5.46亿元(yoy-34.67%)。2025Q1单季度实现收入24.78亿元(yoy+5.42%),归母净利润3.70亿元(yoy+1.87%),扣非归母净利润3.79亿元(yoy+26.09%)。

  I 点评 

  I 国内市场业绩承压,海外市场积极拓展,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受国内设备更新政策落地节奏的影响,行业整体规模同比有较大收缩,RT业务线逆势增长。按照产品线拆分,2024年公司CT业务线设备销售收入30.48亿元(yoy-25.03%),MR业务线设备销售收入31.92亿元(yoy-2.66%),MI业务线设备销售收入12.99亿元(yoy-16.31%),XR业务线设备销售收入5.87亿元(yoy-22.80%),RT业务线设备销售收入3.19亿元(yoy-14.93%)。

  公司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海外新兴市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在美国、英国、新加坡、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全球多个国家及地区建立销售网络,公司产品已成功进驻美国、日本、韩国等85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公司实现境内市场收入76.64亿元,同比减少19.43%,毛利率50.10%,同比提升1.37pct;境外市场收入22.20亿元,同比增长33.81%,毛利率47.01%,同比提升6.21pct。

  I 影像技术破界,诊疗全域革新,持续夯实自主创新核心驱动力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22.61亿元,研发投入占比达21.95%,研发人员超3200名,研发人员占比40.02%,累计专利申请量突破9,300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超过80%,累计专利授权超4,600项,覆盖“核心部件-整机系统-智能平台”的全技术链,现已形成“研发-转化-商业化”的闭环创新体系。

  在各业务领域,公司自主技术成果不断涌现:MR领域,已实现超导磁体/梯度、射频/谱仪、射频/梯度功率放大器、序列/重建/临床应用、系统集成的全面自主可控,所有核心部件实现100%自主研发,整体技术水平国际领跑;CT领域,全面掌握球管、高压发生器、探测器、高速旋转机架、图像重建算法、高速重建平台等技术,其中高压发生器已实现从42KW到100kW高中低配置的全部自主研发;2-5MHu球管已实现全部自主研发及量产;8MHu以上球管研发样管已完成,正持续优化工艺提升良品率;MI领域,PET探测器、电子控制部件、高压发生器、高速旋转机架、图像重建算法、高速重建平台完全自研,并全面掌握探测器芯片与PET专用晶体技术,全球领先;RT领域,从放疗核心部件(如加速管、多叶光栅、全固态高压调制器等),到放疗软件系统(TPS放射治疗计划系统、PWS放射治疗轮廓勾画系统、OIS放疗信息化系统、QA放射治疗质控系统),已形成贯穿“核心部件到软硬一体”全链条自主可控创新解决方案;DXR领域,公司基于全链条自主研发的高压发生器等核心部件,结合行业领先的图像重建算法,构建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XR技术体系;IXR领域,依托自主研发的高压发生器、多自由度机架、高精度复杂机电控制系统等核心部件,深度融合图像重建算法,打造系统化DSA解决方案,大幅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同时也构建起具有强抗风险能力的韧性供应链。

  I 投资建议:维持“买入”评级

  我们增加公司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21.64/144.88/176.12亿元,收入增速分别为18.1%、19.1、21.6%,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18.02/24.08/32.59亿元,增速分别为42.8%、33.6%、35.3%,2025-2027年EPS预计分别为2.19/2.92/3.95元,对应2025-2027年的PE分别为61x/45x/34x,鉴于公司为国产医疗影像设备领军企业,产品竞争力强,研发壁垒高,维持“买入”评级。

  I 风险提示

  集中采购政策风险;经销模式下的业务合作风险;国际化经营及业务拓展风险;贸易摩擦及地缘政治风险。

  新产业 

  化学发光出海领军IVD,迎接海外高质量增长 

  事件:

  2025年4月25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业绩。2024年全年,公司实现营收45.35亿元(+15.41%),归母净利润18.28亿元(+10.57%),扣非净利润17.20亿元(+11.19%);其中,Q4单季度营收11.21亿元(+9.75%);归母净利润4.45亿元(-4.73%),扣非净利润3.90亿元(-12.58%)。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1.25亿元(+10.12%),归母净利润4.38亿元(+2.65%),扣非净利润4.17亿元(+4.39%)。

  I 点评:

  l 国内受到价格调整影响,海外增收带来结构优化

  2024年全年,公司实现营收45.35亿元,其中国内收入28.49亿元(+9.54%),毛利率74.89%(-2.02pct);海外收入16.86亿元(+27.86%),毛利率67.31%(+1.58pct),海外收入占比年度新高,提升至37%。受国内集采政策深化和价格调整影响,试剂收入增速放缓,但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成本与供应链效率,综合毛利率维持在72.26%。海外收入增长带来收入结构优化,符合公司进一步推进国际化的战略部署。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1.25亿元(+10.12%),其中海外主营业务收入达4.84亿元(+27.03%),试剂类收入同比增长约40%,海外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至43%,同时海外综合毛利率呈现提升趋势。

  l 高质量新增装机持续推进,进一步完善海外版图

  国内市场方面,公司持续拓展X8、X6及流水线产品T8的推广,2024年完成新增装机1641台,大型机装机占比达到74.65%;公司推出X10(600T/H)搭配T8全实验室自动化流水线实现2024年度装机87条,形成高端产品组合竞争优势;截至2024年末,公司在国内覆盖三级医院数量达到1732家,三级医院覆盖率为44.93%。海外市场方面,公司共计销售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4017台,中大型高端机型占比提升至67.16%;截至2025Q1,公司新增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及韩国子公司,总计实现14家子公司本地化运营,进一步完善海外版图。我们认为,公司持续推进海外市场高质量装机及售后服务,有助于海外单产进一步提升,海外业绩主导公司整体业绩的趋势将愈发明显。

  I 投资建议:维持“增持”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实现51.14/57.59/64.54亿元(调整前25/26年为54.09/61.22亿元),同比增长12.8/12.6/12.1%;归母净利润20.41/23.34/27.06亿元(调整前25/26年为22.88/26.61亿元),同比增长11.6/14.4/15.9%;2025-2027年EPS分别为2.60/2.97/3.44元,PE倍数分别为20/18/15x。维持“增持”评级。

  I 风险提示

  国内政策调整不及预期、国际贸易摩擦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海天精工 

  业绩短期承压,产能稳步扩张注入长期成长性 

  投资要点

  1  25Q1营收短期承压,综合毛利率下降影响利润水平

  2025Q1公司实现营收7.40亿元,同比-2.17%;实现归母净利润0.99亿元,同比-24.1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85亿元,同比-20.35%。公司2025Q1收入小幅下滑,主要系机床行业下游需求偏弱,归母净利润下滑主要系:①营业收入有所下滑;②机床行业价格竞争激烈,公司毛利率承压;③2025Q1公司其他收益同比有所下滑。

  2  毛利率有所下滑,研发投入持续加码

  2025Q1公司毛利率为25.93%,同比-2.54pct。公司毛利率有所下滑我们判断主要系:①会计准则有所变更,原本计入销售费用的质量保证相关成本现计入营业成本;②机床行业价格竞争激烈,售价降低压缩毛利率空间。2025Q1公司销售净利率为13.37%,同比-3.88pct,主要系毛利率下降叠加其他收益同比下滑。

  2025Q1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0.85%,同比-0.08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88%/1.50%/-0.38%/4.85%,同比分别-1.04pct/+0.45pct/+0.05pct/+0.46pct。销售费用率下降我们判断主要系会计政策调整,公司持续增加研发投入,持续巩固龙头产品优势,彰显长期成长信心。

  3  行业需求筑底期稳步经营,产能扩张有望再造海天

  根据公司2024年年报,高端数控机床智能化生产基地项目1号厂房已于2024Q4投入使用。公司正持续提升广东子公司生产能力,并积极筹划布局海外产能,加快全球市场营销布局,已完成德国和塞尔维亚子公司的筹建。公司产能正处在爬坡进程中,彰显长期成长信心,公司产能逐步释放有望巩固公司行业龙头地位,全球营销布局加速有望提高海天品牌全球影响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维持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6.41/7.60/8.96亿元,当前股价对应动态PE分别为16/13/11倍,公司产能正在爬坡进程中,国际化布局稳步推进,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制造业复苏不及预期,机床行业需求不及预期,产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

  山东出版 

  业绩高增超预期,创新业态持续深化 

  事件:

  山东出版) href=/601019/>山东出版(601019)发布2025年一季报,2025Q1收入24.78亿元,同增0.3%;利润总额3.24亿元,同增17.3%;归母净利润3.23亿元,同增53.5%;扣非归母净利润2.99亿元,同增49.3%。

  点评:利润高增超预期,主业经营向好,创新业态持续深化

  1)收入平稳增长,利润高增超预期。公司收入端平稳增长,业务经营向好,归母净利润受益于税收优惠政策变化,所得税费用减少,实现高增。

  2)教材教辅加强统筹经营,一般图书成果丰硕。未剔除内部抵消口径下,出版收入11.5亿元,同增34.9%;发行收入19.2亿元,同增8.1%。教材教辅方面,公司在山东省137个区县建立教材社会监督员制度,加大统筹经营的力度,确保了产品经营的整体稳定,并积极开拓中职教育市场,提升其市占率。一般图书方面,成果丰硕,长篇小说《爹》入选第十七届“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

  3)创新业态持续深化。创新业态方面,智慧教育领域,公司推进“智慧教育平台”“阅读成长”等项目建设。研学领域,完成济南等五家分公司课程开发试点工作,进一步扩充了精品研学课程资源库。老年领域,公司联合山东老年大学共创“齐鲁银龄悦读”品牌,为老年读者营造“舒适阅读+文化社交”的沉浸式空间。

  4)费用率保持稳定。公司2025Q1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9.1%、12.2%、0.3%,分别同比增加+0.23/+1.18/+0.03pct,整体较为稳定。

  盈利预测与估值:考虑到公司经营端稳中向好,我们维持此前公司业绩预期,预计山东出版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0.36/126.37/134.6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70%、5.00%、6.5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22/17.83/20.1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7.74%、9.91%、12.79%。当前市值对应公司的估值分别为12.6x、11.4x、10.1x,考虑到山东省人口优势显著,对于教材教辅产品需求旺盛,公司市场教辅收入后续有望伴随加大推广力度向上增长,我们仍看好公司长期投资价值,故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文化监管端的政策风险;国有传媒企业优惠政策变动;短视频直播电商图书折扣力度加大;研报使用的信息数据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杰克股份 

  24年业绩创造历史新高,AI+机器人新品节奏明确 

  【事件描述】

  公司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94亿元,同比增长15.11%;归母净利润8.12亿元,同比增长50.8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7.58亿元,同比增长61.67%。2024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87亿元,同比增长16.21%;归母净利润1.93亿元,同比增长53.0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90亿元,同比增长96.23%。

  公司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93亿元,同比增长10.06%;归母净利润2.46亿元,同比增长30.7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26亿元,同比增长37.35%。

  【事件点评】

  战略攻坚成效显著,核心业务实现突破性增长,经营业绩创造历史新高。24年,公司工业缝纫机实现营收52.64亿元(yoy+14.69%);裁床及铺布机营收6.26亿元(yoy+14.36%)。公司战略执行成效突出:“聚焦爆品”攻坚战:通过技术迭代与市场验证推动“快反王”“过梗王”等核心产品的市占率快速提升,实现旗舰爆品成为拉动增长的主引擎之一;“突破高端”攻坚战:通过深耕大客户,成功签约10家世界级标杆客户。

  全球化战略纵深推进,海外市场实现新突破。下游鞋服产业持续向新兴市场转移,推动我国缝制机械出口快速增长。24年公司实现国外营收29.44亿元(yoy+3.30%),通过产品结构的不断升级,海外产品毛利率提升至37.27%(+3.88pct),衬衫牛仔智能缝制产业通过组织优化与技术协同,实现销售收入1.82亿元(yoy+25.12%),大客户业务发展从国内拓展到海外,营收贡献逐步增加,全球化布局成效显现。我国缝制机械出口表现亮眼,公司出口增量空间广阔,根据海关数据显示,24年我国缝制机械产品累计出口额34.24亿美元(yoy+18.39%),出口额恢复至近22年高位水平;25年1-2月,我国缝制机械产品累计出口额5.89亿美元(yoy+20.55%),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工业缝纫机出口额2.67亿美元(yoy+21.73%)。

  AI人工智能场景化应用提速,人形机器人、AI缝纫机研发取得里程碑进展,有望打开新的成长空间。24年公司高端AI缝纫机原型样机成功落地,“杰克1号”人形机器人、无人模板机等“机器人+AI人工智能+缝制机械”多技术融合的智能高端产品初具雏形。公司明确未来新品发布节奏:25H2将发布高端AI缝纫机,预计26H2发布人形机器人产品。

  受益于整体规模效应以及产品结构优化调整,公司24年盈利能力再创新高,25Q1利润率同比继续提升。24年,公司净利率、毛利率分别提升至13.57%(+3.37pct)、32.76%(+4.35pct),其中,工业缝纫机毛利率为31.28%(+4.69pct);裁床及铺布机毛利率为42.39%(+2.36pct);衬衫及牛仔智能自动缝制设备毛利率为36.19%(-1.46pct)。25Q1,公司净利率、毛利率分别提升至14.01%(+2.15pct)、32.79%(+2.73pct),盈利能力持续向上突破。

  【投资建议】

  公司是全球智能缝制设备行业产销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企业之一,未来在爆品放量、出口突破和高端化进程等方面存在较大市场预期差。(1)从β端来看,下游鞋服产业持续推进的产业升级进程,成为缝制设备市场规模持续扩张的强劲引擎之一;发达经济体鞋服补库需求释放,东盟、南亚、南美、非洲等主力市场持续发力,为我国缝制设备拓展出口业务、提升国际市场份额提供了广阔空间。(2)从α端来看,公司具备出口、单机爆品、AI+人形机器人三条增长曲线。25年,公司将持续打造高质量爆品,全力拓展海外,加速推进人形机器人、AI 缝纫机等高端智能产品的场景化应用。后续新品有望打开成长天花板,同时大幅提高盈利能力,看好25年快反王2.0、AI缝纫机以及后续人形机器人产品落地将对业绩贡献积极影响。综上,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公司净利润10.9/14.4/18.7亿元,同比增长34.3%/32.2%/29.8%,EPS为2.3/3.0/3.9元,对应4月29日收盘价31.71元,PE为13.9/10.5/8.1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与市场风险:缝制机械行业是充分竞争的市场,如果行业与市场发生不利波动,或市场竞争加剧,将对公司经营效益产生不利影响。

  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公司原材料主要为生铁、外协零部件、电机、电控,受市场环境影响,如果价格波动较大,将影响公司盈利水平。

  固定成本逐步提升的风险:近年来,公司固定资产规模持续增加。如果未来下游需求减弱,产量减少,可能存在产品收入无法覆盖固定成本的风险。

  出口风险及汇率风险:公司外销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较高,若海外市场需求下滑,或人民币汇率出现持续不利波动,将影响公司的盈利水平。

编辑: 来源: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改正!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顶尖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文不作为投资的依据,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发布本文之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顶尖财经网赞同或者否定本文部分以及全部观点或内容。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