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俊杰谈道,以海外成熟市场的发展路径为参考,国内指数投资业务将驶入高速车道,但指数化投资并不意味着放弃主动管理,而是基于被动指数产品开发相应策略和模型,服务于客户的特定目标。全球视角下,机构投资者利用指数进行主动管理的模式已较为成熟,如海外养老金、国家主权基金、保险资金等大型机构,在全球市场拥有大规模的指数敞口,是指数化投资的重要参与者。
相比之下,苏俊杰认为,国内机构投资者仍然处于探索的前期状态,还有很大发展空间。目前,国内机构指数化投资的优势愈发凸显,投资工具愈发丰富,各类ETF产品数量已超1000只,规模合计超3.7万亿元;ETF品种覆盖宽基、行业、主题、策略、风格、港股、海外主要市场、债券、商品、货币等各个大类资产和主要细分方向。随着战胜市场愈发困难,配置ETF的必要性也在显著上升。而且,国内机构投资者大体量资金的进出需求,权益型ETF可以有效承接。同时,相较于主动管理型基金,ETF的费率更低。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苏俊杰表示,基金公司的投研策略支持十分给力,比如鹏华指数团队既是ETF投资工具的生产方,又是ETF策略解决方案的提供方,设有配置型和交易型两大类投资策略,并且各自进一步细分。公司指数团队拥有丰富完善的产品体系,不仅对市场上主流宽基、策略形成大规模覆盖,配合宽基增强产品,而且行业主题也是公司指数团队的传统强项,在科技、消费、医药等领域都拥有较为全面的产品布局。同时,公司指数团队能够以ETF进行资产配置总体框架,从择时、到配置、到选品,提供一站式ETF投资解决方案,并且根据投资者特定需求,针对性设计优化ETF投资组合。
苏俊杰介绍,目前公司指数团队在量化投资策略与实践中已经形成了6套成熟策略,分别是帮助投资者把握市场风向捕捉占优风格的风格轮动策略、通过配置一揽子ETF实现Smart Beta的行业轮动策略;利用宽基估值回归特性构建动态哑铃策略;帮助已有ETF持仓的投资者进行组合优化的持仓优化策略;针对看好特定板块、行业、赛道的投资者的指数择时策略;向有套利需求的投资者提供技术方案的套利策略。此外,公司团队还积极向投资者输出投研观点、投资展望、产品手册等投研服务。
围绕国内科技赛道的迅速发展,罗英宇表示,经济过渡期产业转型指向科技成长板块机遇。
从空间维度来看,罗英宇表示,海外单边保护主义盛行,国内战略新兴和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是最为明晰的路径。从产业节奏方面看,2024年下半年AI、机器人巨头屡获产业资本青睐,无论是“巨头”还是“新锐”都在持续进阶,如传统大厂进军通用大模型,各垂域均有2-3个龙头企业建立先发优势,云服务竞争相对激烈;同时,国内AI大模型“6+2”新锐玩家2024年以来发展节奏快,旗下模型在多项核心能力上接近世界领先水平,研发实力与产品实力兼具,形成模型、应用、资本运作循环正反馈。
罗英宇认为,科技方向仍是非常重要的投资主题。从科技产业的长期投资经验规律看,基本涵盖三个阶段,分别是估值先行、业绩验证、戴维斯双击到泡沫化定价,并呈现出“N”型走势。
罗英宇认为,市场短期扰动无碍长期趋势,科技长期投资价值依旧处于方兴未艾,静待双击的趋势。目前,云计算等偏基础设施方向可能确定性会更强;AI应用领域的赔率非常高,但是胜率从当前时期来看会相对偏低一些。
ETF投资除了关注产品端以外,拥有适当的配置和交易策略同样重要。别华荣从五大角度深入分享了资产保值增值的配置策略。
对于A股大类资产配置,别华荣根据投资者的不同风险偏好,将资产配置的权益仓位划分为20%、40%、50%、60%、80%五种股债组合。
通过数据回溯,别华荣建议:一是随着权益仓位上升,投资回报率不断提升,虽然波动率也有所上升,但是相比长期获得较好回报,忍耐短期波动非常值得,因此即便是最保守的投资者,也应该配置适当的权益资产。二是即便是最激进的投资者,权益仓位也不应该超过80%,因为超过以后回报率基本没有改变,波动率却大幅提升;三是对于绝大部分投资者,50%的权益和50%的债券是比较稳妥的投资方式。具体到操作上,可以先确定权益仓位,然后均匀分配,每个季度做再平衡,即股债总仓位平衡、权益资产内部平衡。
核心资产策略方面,别华荣指出,长期来看,A股市场上消费、医药、科技赛道收益显著领先市场平均水平,同样具有核心资产属性,可利用ETF建立A股的“核心资产组合”。同时,利用信用和利率环境松紧,很大程度上能预测核心资产市场表现这一特征,有效减弱核心资产持有过程中的波动。权益仓位部分可以以“货币+信用”变化为指标,固收仓位则视投资者风险等级决定,整体以月频进行调仓。
对于热衷于轮动型的投资者,别华荣介绍了大小盘轮动策略、景气VS红利轮动策略。前者可以从经济、货币、信用、资金博弈、技术面等多维度筛选大小盘轮动的有效信号,并将有效指标复合构建最终的量化评分模型。配置上可进行简单的哑铃型策略,通过每月再平衡,保持配置比例不变。后者在当前时点,可以考虑通过成长性行业与红利类行业进行对半配置。
如果将视野拓展到全球市场,别华荣建议可以关注全球债券、全球权益、商品市场等,有效利用各大类资产之间的低相关性,构建全天候组合策略,并且在配置时尝试大道至简的恒定比例配置,即每类资产都购买25%仓位。随着市场波动,当投资组合中任一类资产跌至总体的15%以下或涨至35%以上,进行再平衡,通过高卖低买,使每一类资产保持在25%仓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