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4-3-8 18:37:47讯:
意见领袖丨滕泰
很多朋友问怎么看今年的经济工作目标,能不能实现?我认为今年的几个经济目标更重要的意义是其导向性作用,不能刻板地教条式理解。
第一,2024年GDP增速达到5%以上有挑战,但全年实现4.5%以上的概率很大。为什么要确定5%左右呢?20年前GDP增速经常达到两位数,增速低的年份也达到百分之九、百分之八点几,那为什么明知道有9%甚至更高的经济增长预期,还制定8%的目标呢?因为8%意味着较高的增长水平,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甚至个别年份还包含防止经济过热的含义。
今年经济增速能不能达到5%?挑战很大,大部分国际机构预测2024年经济增速可能低于5%,在这种情况下4.6%、4.7%也是可以接受的,为什么不定在4.5%以上并确保完成呢?因为如果直接把4.5%作为经济增长目标可能会造成一种悲观预期,制定5%左右的目标,可以形成一种正确的导向和良好预期,各方面齐心协力,争取“奋力一跳”实现目标。
第二个经济总量目标是物价水平,有的人很意外物价水平定在3%。2023年全国消费者物价指数增速只有0.2%,甚至有几个月负增长。按照经济学的一般定义,如果连续若干个月CPI增速低于1%,或者出现负增长,就是经典意义上的通货紧缩。显然,2024年中国经济面临总需求不足、供给过剩的挑战,以及防止陷入通货紧缩的艰巨任务,3%的消费者物价指数目标,包含了防止通货紧缩的政策内涵。
过去二十多年,宏观经济政策一直把3%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作为“红色警戒线”——一旦突破3%,宏观决策部门就会高度警惕,把防止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事实上今年CPI能回到1%以上就很不错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把3%确定为物价目标,意思就是说,要坚决防止像当时日本那样陷入长期通货紧缩的被动局面,温和的物价上涨才意味着消费活跃、生产活跃、投资活跃。也就是说推动物价水平的适度上涨是今年的工作目标,要从以前的防通胀思维转向防通缩思维。
第三个重要经济目标是调查失业率5.5%。2023年全社会调查失业率是5.2%,2024年把调查失业率目标定在5.5%以内,说明就业压力很大,尤其年轻人有非常大的就业挑战。2024年经济增速会低于2023年,而就业机会跟经济增长是正相关的,每一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都对应着几百万个就业机会。未来只有通过大力发展服务业才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2023年服务业增速5.8%,高于整体经济增速。如果这一趋势能够持续,对实现就业目标是有好处的。
在这样的经济背景和目标下,如何看待2024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很多人把财政政策的关注重点放在多少赤字或者多少万亿专项债,我认为重要的不是财政支出总量,而是支出结构和方向。经历多年高投资后,中国财政资金在投资方面的边际效益正在递减,全国财政资金的投资乘数已经小于1。在这种情况下,财政资金搞越多投资,尤其是低效和无效投资,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就越严重,就会挤占更多的消费。这次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要防止低效投资和无效投资”,这一转变是非常难得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高居民医保、提高养老保险,其实还可以尝试发现金补贴、发消费券等来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总之,从扩大投资转向增加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扩大消费才是提高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关键。
货币政策面临的转型跟财政政策正好相反,即如何从结构性货币政策回归总量政策的“本来面目”?面临经济增速下滑、失业率升高、通货紧缩挑战,还有资本市场低迷、房地产风险亟待化解、出口增速回落等新情况,货币政策应该继续全面大幅降息并且执行更宽松的量化政策,而不是停留在防通胀、防地产泡沫、防股市泡沫、防汇率贬值等过去的思维中。只要货币政策总量上能够更宽松,从追求所谓结构性政策目标转向全面宽松,把微观和结构交给市场,就会对实现2024年各项经济目标起到积极作用。
目前央行资产负债表已经有扩张动作,再结合有关中长期国债和三个月shibor利率下行,M1增速有所提高的情况,以及财政政策扩张、发行长期国债与货币政策配合来看,我们应该对2024年各项经济指标更有信心。
(本文作者介绍: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经济学博士,沃顿商学院高级访问学者,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兼职教授,中华全国工商联智库委员,新供给经济学和软价值理论的提出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