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研究 >> 文章正文

化工研究系列五:农业安全与转基因作物推广,国内草甘膦市场格局和发展空间有望向好

加入日期:2023-10-24 2:48:41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3-10-24 2:48:41讯:

(以下内容从东海证券《化工研究系列五:农业安全与转基因作物推广,国内草甘膦市场格局和发展空间有望向好》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事件:2023年10月17日,农业农村部官网公示包括37个转基因玉米品种、14个转基因大豆品种通过初审,申请者包括大北农、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种子集团、登海种业等众多公司品种。
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基因编辑技术是21世纪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项革命性突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然而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基因编辑在加速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培育中显现出巨大作用。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1996年转基因作物在美国开始商业化种植,之后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和普及率快速增长。根据美国农业部国家农业统计局NASS数据,2023年转基因大豆、玉米和棉花在美国的普及率分别达到95%、93%和97%。这三种作物是美国转基因作物的主力。
我国草甘膦需求有望随转基因作物的推广而提升。此次初审通过是继玉米、大豆转基因技术获得安全证书之后取得的最重要进展,我国转基因作物离商业推广更进一步。从全球来看,草甘膦的消费量增长主要是由于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推动的,2000年以来,美国耐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渗透率快速提升,其中2023年美国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和玉米的渗透率分别达到95%和91%。目前我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较少,国内草甘膦消费占全球比例较低,未来市场空间较大。
供给侧改革叠加环保政策的推行,淘汰了我国大部分落后草甘膦产能,行业集中度提升,草甘膦供给格局改善。由于草甘膦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黄磷等原材料,其生产过程伴随高污染和高能耗,受到国家限制,2016年以来我国供给侧改革中淘汰了大部分落后产能。国内草甘膦生产企业数量由2008年的26家减少至2023年的9家,CR4由2008年的45.19%提升至2023年的65.43%,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兴发集团、乐山福华、新安股份分别为我国草甘膦产能前三,分别达到23万吨/年、15万吨/年和8万吨/年。
草甘膦库存压力得到一定缓解,海外需求有望复苏。国内草甘膦2022年7月-2023年6月维持低开工率运行。截至2023年6月末,国内库存由5月的高点8.6万吨下降至5.5万吨,库存压力得到缓解。2023年6月至7月末草甘膦需求回暖,出货增加,截至2023年7月28日,国内草甘膦库存量为4.5万吨,进一步去库并抬升草甘膦价格。尽管当前受到开工率上行的影响,库存出现小幅回升,草甘膦价格回落,但我们认为随着冬储时间的临近以及海外补库,草甘膦需求有望得到改善,在较高开工率的水平下,草甘膦库存有望保持稳定。
投资建议:长期来看转基因作物的推广有望推动草甘膦需求提升;经过一年多的去库周期,草甘膦库存压力已经得到缓解;冬储时间临近,海外开启补库,海外农药需求有望回暖,我们认为草甘膦行业有望复苏,相关企业盈利有望提升。建议关注兴发集团(国内草甘膦产能第一、23万吨/年)、江山股份(草甘膦产能7万吨/年)、广信股份(草甘膦产能6万吨/年,光气资源丰富)等。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农化产品价格下跌的风险;全球作物种植面积下降导致草甘膦需求下滑的风险。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