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投、退全面回暖 深圳私募股权创投行业展现新气象_基金投资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频道 >> 私募基金 >> 文章正文

募、投、退全面回暖 深圳私募股权创投行业展现新气象

加入日期:2025-5-30 6:40:42 銆愰《灏栬储缁忕綉銆�



鍒嗕韩鍒帮細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5-5-30 6:40:42讯:

  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场,“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成效显著,“退出难”问题有所缓解……政策暖风吹拂下,深圳私募股权创投行业募资、投资、退出等全面回暖,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  据了解,未来,深圳将持续优化创投生态,引导资本向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倾斜,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提供坚实支撑。  募: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场  2024年以来,随着中长期资金加大对深圳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的投资力度,行业募资端出现明显变化。  首先,机构投资者数量、规模实现“双提升”。截至2024年末,深圳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人在管基金的机构投资者合计17110个,出资规模达8358.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76%和0.41%,在全部投资者中的占比分别达到22.93%和59.01%。  其次,中长期资金参与度有所增加。2024年,政府出资、引导基金、养老金与社保基金、保险资金、银行资金等中长期资金投资者数量较2023年相比增加16.74%,出资规模达2381.06亿元。  “长期资本的持续加码,不仅优化了行业资金结构,更体现了市场对深圳创投生态的长期信心。”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说,“这为支持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了更稳定的资金保障,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更强劲的金融支持。”  最后,行业资源加速向大型机构集中。截至2024年末,深圳前10%的机构管理了约74%的私募创业投资基金规模。深圳辖区管理规模超50亿元的私募创投基金有6只,管理规模为686.48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趋势反映出深圳私募创投市场逐步走向成熟,资金和优质项目进一步向具备专业能力、品牌影响力和规模效应的头部机构聚集,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投:“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成效显著  近年来,深圳私募股权创投行业围绕“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积极服务科技创新企业直接融资,助推实体经济发展。  “投早”稳步提升。截至2024年末,深圳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资于种子期、起步期企业项目9462个,同比增长4.28%。  “投小”力度加大。截至2024年末,深圳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资于中小企业项目13732个,同比增长3.87%;投资于初创科技型企业项目显著增长,在投项目5678个,在投本金987.5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86%和9.03%。  “投硬科技”持续领跑。截至2024年末,深圳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资于高新科技企业项目10899个,同比增长5.71%,近3年平均年化增长率为11.14%。其中,投向航空航天与国防、半导体、生物科技等硬科技企业项目增幅明显,2024年在投本金分别增长23.54%、13.21%和7.02%。  深圳私募股权创投行业紧扣“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规划,重点布局底层技术突破与“卡脖子”环节,在工业母机、量子计算、商业航天等前沿领域形成差异化优势。截至2024年末,深圳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向深圳“20+8”产业集群的在投项目共4893个,在投本金为1109.9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1%和0.96%。  退:退出渠道逐步畅通  “退”作为“募投管退”的核心环节,关系到资金的循环流通。一系列数据显示,深圳私募股权创投行业退出渠道逐步畅通,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2024年,深圳私募股权创投行业退出项目数量达1954个,创近三年新高;实际退出金额588.3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0.28%。  从退出方式看,协议转让和企业回购仍是主要渠道。2024年,深圳私募股权创投行业通过协议转让和企业回购合计完成1369个项目退出,实际退出金额达338.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7.11%和81.25%。与此同时,公开市场退出数量和金额呈现强劲增长,全年通过IPO、新三板挂牌等方式退出的项目达331个,实际退出金额达222.41亿元,同比增幅分别达89.14%和104.50%。  境外上市退出表现尤为突出,2024年,深圳私募股权创投行业完成28个项目境外上市退出,实际退出金额22.14亿元,规模为2023年的10.87倍。  尽管市场整体回报倍数有所回落,但信息技术、半导体、生物科技等硬科技领域仍保持较高回报水平。2024年,化学制品、半导体行业平均退出回报倍数分别达2.22倍和2.00倍,显著高于市场均值。  “深圳私募股权创投行业退出渠道逐步畅通,既得益于资本市场改革深化,也反映出本土机构在硬科技领域的精准布局。随着IPO审核节奏优化、并购重组活跃度提升,2025年退出渠道有望进一步畅通,为创投行业良性循环注入新动能。”业内人士表示。

编辑: 来源: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改正!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顶尖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文不作为投资的依据,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发布本文之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顶尖财经网赞同或者否定本文部分以及全部观点或内容。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