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重仓AI!万家基金莫海波:一场划时代的产业革命正在到来_基金投资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动态 >> 文章正文

【大家】重仓AI!万家基金莫海波:一场划时代的产业革命正在到来

加入日期:2024-3-25 20:36:42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4-3-25 20:36:42讯:

▲万家基金副总经理、基金经理 莫海波

精彩提要:

偏好追求绝对收益,对于那些太贵的标的,即使知道后市可能上涨,但考虑到风险收益比,也会主动放弃去挣这样的钱。我认为投资还是要重视风险和收益的匹配程度,在顶部有可能再涨20%,但万一转势下跌,跌幅可能达到50%—60%,这时候风险与收益并不匹配,最好不要参与。

我重仓行业有四个比较严格的标准:一是行业一定要经过长时间大幅度下跌,二是行业估值水平无论纵向、横向要达到历史底部区间,三是行业里没有机构扎堆,四是行业的基本面正在悄悄发生变化。满足这四个标准,我才会越跌越买,买成重仓。我在2019年重仓半导体和消费电子时,就满足了这四个条件,基本面在最底部,产业周期在最底部,估值处在最好的位置。我不太喜欢人多的地方。

经常会觉得很孤独,因为与大多数人不一样,较少人可以分享或解答自己的很多疑问。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做投资一定要对行业有非常前瞻的研究,有非常坚定的信念。每个基金经理都会有面对压力的问题,我也有过压力太大睡不着觉的时候,毕竟人天然会受外部环境影响。如果股价表现不及预期,也会产生自我怀疑,这时候就会回到产业和基本面,去看看我们的研究、分析逻辑是不是有错,如果基本面产业逻辑都没错,那就要咬紧牙关坚定持有。

技术进步是非线性的,比如ChatGPT出来之前,没有人能预判它是去年还是今年出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时刻做好准备,出来什么都能做到及时应对。

未来AI将成为基础设施,像电流一样,想象一下如果没有电我们的生活会成为什么样子。AI对全球大部分行业都会有深远影响,势必深入到各行各业,辅助它们提高生产效率,以后各行各业都会在这个平台上做一些流程的优化、效率的提升,AI会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如果我们的判断是对的,AI是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各个国家都不会错过,可以看到,中国政府也在强调要加大力度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国一定会做出自己的算力、大模型,一定会在AI行业做到自给自足。

正文

2023年春节,万家基金副总经理、基金经理莫海波从ChatGPT的微澜之中,敏锐地感觉到一场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革命正在酝酿。春节后上班第一天,他便一头扎到AI(人工智能)研究中,邀请专家路演、奔赴北京调研,最终结论非常明确,AI是互联网之后,全球又一次划时代的产业革命,可以大幅提高各行各业的效率,行业天花板或许比互联网更高,颠覆性创新也更加彻底。此后,AI一直是莫海波研究投资的掘金重地。

莫海波有14年研究及投资经验,其中11年投资经验。2015年加入万家基金后,他获得了优良的投资业绩,以他管理时间最长的万家品质生活基金为例,从2015年8月6日至今,在他管理期间,获得了251.05%的回报,年化回报为15.66%。

莫海波为什么能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他有什么样的投资风格?为什么对AI情有独钟?日前,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采访了莫海波,他非常坦诚地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有很多干货,值得借鉴。

以下为采访实录:

做投资要坚守定力

券商中国记者:请讲讲你的从业经历。

莫海波:我在2010年入行做研究,曾经在中银国际资管部做过研究,后来又做了券商自营。在2015年加入万家基金,一直从事投资工作。

券商中国记者:这一时期的经历对你的投资理念和方法论有什么影响?

莫海波:我在投资上以择时和行业选择为主,早期券商资管和自营的投资研究经历,为我自上而下的投资方法打下了基础。

券商中国记者:刚开始做投资面临哪些挑战?

莫海波:刚开始做自营挑战很大。2013年创业板迎来牛市行情,券商自营要求做绝对收益,热门的小股票估值都比较高,我也不敢轻易下手。那一年创业板指数大涨,而沪深300却下跌了,我的持仓主要是蓝筹股,在当年略微亏损,这是在结构性市场中最让人难受的一种情况。但市场风格很快转换,从2014年二季度开始,小股票开始横盘,大股票开始上涨,我们提前布局的基建大票涨幅很大,随之而来的是不错的投资业绩。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做投资一定要坚守定力。

擅长左侧交易,不喜欢人多的地方

券商中国记者:2015年你来到万家基金开始管理万家和谐(519181)混合基金,当时市场正处高位,你怎么做的?

莫海波:我是5月份第一个工作日开始管基金,当时市场火热,小票估值非常贵。我接手后第一件事就是慢慢卖掉已经估值过高的小票,逐渐买进低估值的蓝筹股,当时小股票正在冲顶,我们逆风而行,净值颇受影响,到6月初万家和谐混合排名已掉到末尾,当时真的感觉压力很大。

券商中国记者:压力之下如何继续坚持?

莫海波:这可能是我此前做券商自营时养成的习惯,偏好追求绝对收益,对于那些太贵的标的,即使知道后市可能上涨,但考虑到风险收益比,也会主动放弃去挣这样的钱。我认为投资还是要重视风险和收益的匹配程度,在顶部有可能再涨20%,但万一转势下跌,跌幅可能达到50%—60%,这时候风险与收益并不匹配,最好不要参与。

2015年6月中,市场一路下挫,风格转向大盘蓝筹,到年底,万家和谐的收益排名逆势跃进同类1/10,这是我们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得到的正向反馈。就是通过这样的一些经历,我逐渐形成了左侧交易投资风格,喜欢越跌越买,也倾向选择在人声鼎沸时卖出。

券商中国记者:做左侧有时会不会很难熬?

莫海波:每种风格都会有其长处,自然也会有其短处,每轮行情通常会有两个阶段我的排名不太好:一是牛市后面最疯狂的一段,二是熊市的尾端。比如2016年初,上证指数跌到3000点左右,我们觉得差不多了,就开始加仓,结果上证指数后来到2638点才见底,这个过程我管的基金产品净值回撤较大。

券商中国记者:你的投资方法是自上而下做行业选择,请讲讲你这些年主要配置过的行业。

莫海波:此前有机构归因分析提到,我的业绩60%—70%来自择时和行业选择。

我们每年会选择一到两个主流行业进行重配,比如2016年一二季度,我们买入了很多跟基建相关的股票;2017年我们预判新能源上升趋势,开始买新能源上游;2018年底,我们判断2019年会是一个波澜壮阔的牛市开端,把所有防守型的资产换成进攻型资产,主要买入新能源、半导体、消费电子等;2020年全年重仓新能源汽车;2021年三季度,把2017年开始投资的新能源全部卖出,并开始逐渐买入种子等低估值防守类资产;2022年用低估值、抗通胀的行业作防守;2023年以来投资主线是AI。

可能运气比较好,这几年我们自上而下的行业判断总体还算比较准确,特别是重配的行业,基本没有出现过方向性的错误。

当然,也有一些失误,比如从2017年开始,有一轮消费、白酒、医药的大行情,即核心资产行情,我没有大规模买入,而是在非常艰辛地挖掘其他产业机会。从我个人来讲,还是比较喜欢从0到1的行业。

券商中国记者:你怎么做择时?

莫海波:我做择时主要包括两个纬度:一是在判断市场系统性高估时,会降低整体仓位控制风险,比如2015年8月市场极端行情,我大幅减仓位,在三季度末市场见底后又把仓位加上来;二是如果市场未到系统性高估的程度,但有结构性高估,我们会通过调结构来进行防守,比如在2021年下半年,我们判断2022年全球通胀将引起市场调整,我们把过去重仓的新能源全部卖出,买入一些防守性的资产,比如抗通胀的农业、低估值的地产股等。

券商中国记者:你重仓行业有什么标准?

莫海波:我重仓行业有四个比较严格的标准:一是行业一定要经过长时间大幅度下跌,二是行业估值水平无论纵向、横向要达到历史底部区间,三是行业里没有机构扎堆,四是行业的基本面正在悄悄发生变化。满足这四个标准,我才会越跌越买,买成重仓。我在2019年重仓半导体和消费电子时,就满足了这四个条件,基本面在最底部,产业周期在最底部,估值处在最好的位置。我不太喜欢人多的地方。

券商中国记者:跟大家不一样,会不会孤独和自我怀疑?

莫海波:经常会觉得很孤独,因为与大多数人不一样,较少人可以分享或解答自己的很多疑问。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做投资一定要对行业有非常前瞻的研究,有非常坚定的信念。

每个基金经理都会有面对压力的问题,我也有过压力太大睡不着觉的时候,毕竟人天然会受外部环境影响。如果股价表现不及预期,也会产生自我怀疑,这时候就会回到产业和基本面,去看看我们的研究、分析逻辑是不是有错,如果基本面产业逻辑都没错,那就要咬紧牙关坚定持有。

喜欢挖掘从0到1的产业,成功狩猎新能源机会

券商中国记者:你为什么喜欢投资从0到1的行业?

莫海波:我比较喜欢前沿科技,在读书时就喜欢去了解很多原创性的科技成果。事实上,人类很多研究成果的原型,在上世纪60—70年代就在实验室就有了雏形,当时有一批非常牛的科学家,包括量子通讯等,几十年前模型都做出来了,只不过缺乏条件,没有进一步细化和大规模商用。

一旦科技进步到某一临界点,它就可能从实验室走出来。比如,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电动车的原理,大家觉得锂电池是可行的,但当时成本非常贵,锂资源也没那么充足,就搁置了,直到后面有新的技术突破,可以降本增效,大规模推广,应用就开始起来。

券商中国记者:请讲讲你们对新能源的投资,怎样发现的新能源汽车投资机会?

莫海波:我在学生时代就看过很多汽车方面的论文和资料,脑子里一直有这根弦,也一直在关注,一旦发现这个领域某些节点得到突破,就会加大研究力度。

电动车面世后,我非常关注,2017年初,我们花了将近一个季度深度系统性学习、研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包括专家访谈、上下游调研,以及全球新能源格局的深度研究。当时我们判断,这确实是全球都不会错过的科技革命浪潮,第一步是电动化,第二步是智能化,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善的电池产业链,在第一阶段是最受益的。市场对新生事物的接受有一个逐渐推进的过程,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当时实业的投资已经非常火热,但二级市场还没反映,股价还是一直在下跌。2017年二季度,我们开始大规模重仓买新能源产业链的股票,因为是新兴行业,市场还半信半疑,波动非常大,当时只要有新闻报道哪里的电动车起火,市场就暴跌。

券商中国记者:从公开资料看,你对新能源做过波段。

莫海波:2017年9月底,很多新能源股的股价经过大幅上涨,已经很贵了,锂、钴等实体价格也从每吨五六万元涨到十五六万,我们判断价格见顶,就全部止盈。2018年市场下跌,新能源股也大跌,我从三季度开始慢慢把新能源股买回来,越跌我越买,当时回撤也很大,但越跌越买相对来说是比较安全的策略。之后我一直重仓配置新能源,可能中间有过上中下游产业链的切换,但整体保持了很高的仓位。直到2021年下半年,大家对新能源的未来极度乐观,很多东西已经涨得非常贵了,而且我们判断市场可能会进入调整,于是止盈了新能源,买入了种子等低估值股票。

券商中国记者:你怎么看当下新能源的发展?

莫海波:新能源竞争比较激烈,经历一波惨烈的洗牌后,行业会好起来。

券商中国记者:投资从0—1的行业会不会难度更大?

莫海波:从0—1其实更考验你对行业的认知,市场是充分有效的,市场涨得最好的阶段,就是大家对行业认知的阶段。当行业都已经走出来,大家都看好时,它就进入一个平稳上涨的阶段。

不过,0—1可遇不可求,我做投资十几年,参与过的0—1的大的行业只有新能源汽车和AI。人类已走到新一轮产业科技革命的路口,未来很多新兴科技都会出现。

券商中国记者:还有哪些技术正在突破?

莫海波:技术进步是非线性的,很难说一定会在某个时间点出来,比如ChatGPT出来之前,没有人能预判它是去年还是今年出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时刻做好准备,出来什么都能做到及时应对。

实际上,几年前全球有很多技术路线都在研究人工智能,某个时间点突然发现其中一个技术路线是最可行的,从而放弃其他技术路线,然后集中所有资源朝一个方向努力,当然,首先要证明它未来是可大规模推广的。

重仓AI,一场划时代的产业革命正在到来

券商中国记者:请讲讲你在AI板块的投资。

莫海波:2023年春节假期,我就开始在家里研究AI,节后上班第一天,我们立刻请专家来路演,全面了解认识AI行业;之后,我和公司十几个基金经理、研究员去北京调研了一周,得出的结论非常明确,AI是互联网之后,全球又一次划时代的产业革命,可以大幅提高各行各业的效率,天花板可能比互联网更高,颠覆性创新也更加彻底,这又是一个从0到1的行业。

券商中国记者:去年下半年AI大幅下跌,你是否做过波段?

莫海波:新兴行业的波动比较大,2023年二季度,AI大幅上涨,后来又一路下跌,如果有能力做波段当然好,但我个人觉得,在这种级别的产业浪潮面前,波段不那么好做,于是选择了坚守,所以去年下半年我管的基金回撤比较大,在此也真诚向持有人道歉。虽然波动很大,但我们认为AI行业只是由于短期涨幅过大而回调,不是产业本身出现了问题,我们坚定看好行业发展,因此在底部反而加了仓位。

券商中国记者:有一种声音,认为国内AI相对落后,你怎么看?

莫海波:AI起源于美国,最快的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第一梯队公司。AI及其延伸的产业链,有三个重要元素,一是数据,二是人才,三是算力。中国有广阔的市场,比较全的产业链,数据方面也有优势,随着国家日益重视,相信目前人才和算力方面的短板将会陆续得到完善。一旦突破,应用就是中国的长项。

未来AI将成为基础设施,像电流一样,想象一下如果没有电我们的生活会成为什么样子。AI对全球大部分行业都会有深远影响,势必深入到各行各业,辅助它们提高生产效率,以后各行各业都会在这个平台上做一些流程的优化、效率的提升,AI会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如果我们的判断是对的,AI是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各个国家都不会错过,可以看到,中国政府也在强调要加大力度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国一定会做出自己的算力、大模型,一定会在AI行业做到自给自足。

券商中国记者:在AI产业链上,目前最值得投资的是什么?

莫海波:首先是算力,算力有点像新能源汽车的上游,做大模型必须要有大量的算力做基础,必须有算力才能训练模型、做推理,算力可能最先受益,特别是光模块、进入英伟达产业链的公司会比较受益。

我对AI整个产业链都比较关注。就跟新能源一样,新兴行业天然波动比较大,AI的波动也会比较大。但我管理的基金的持有人还比较稳定,感谢投资人对我的理解支持。

券商中国记者:AI会否成为今年的投资主线?你今年在AI上持仓跟去年有什么不同?

莫海波:目前看来AI很有可能会成为今年的主线。去年在市场下跌的过程中,我们在AI板块的关注点上做了一些切换,加大了对估值低增速高的算力配置的深入挖掘,增大了组合的弹性。

要在别人恐慌的时候贪婪

券商中国记者:你怎么应对大起大落的市场?比如今年春节前市场十分低迷,你有什么动作?

莫海波:我天生相对比较乐观,在市场最困难的时候,也是乐观精神在支撑。今年春节前我降低了防守型资产比例,把一些弹性更大的资产调进来。我们已经历过几轮低迷,包括2015年下半年的恐慌、2018年的悲观,因此,还是要牢记巴菲特那句经典名言:在别人恐慌时要贪婪。

券商中国记者:大家都知道,但很难做到。

莫海波:人的本性就是要从众,在大家都恐慌时,本能地也会恐慌,因此,需要慢慢摸爬滚打,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复盘一些成功经历,慢慢克服人性。

券商中国记者:你自上而下选行业,是所有的行业都看,还是有所取舍?

莫海波:我对所有的行业都不排斥,但也有所取舍,市场是极其有效的,想要获得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就一定要有超越市场对行业的研究和认识。我对自己重仓的行业,都要求自己要有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理解。所以,有很多行业我没有买,也是认识到了自己的局限性,比如医药,这个行业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我即使花很多时间去研究,可能也不如医药博士理解的深刻。因此,花同样的时间,我宁愿研究我更熟悉和擅长的新能源、AI,可能更深入一些。在相同条件下,我会选择花时间更少,能够研究得更透彻的行业,然后重配。

我习惯左侧买入,这更需要对行业有非常前瞻且深入的研究,如果没有深刻的研究,行情一波动就扛不住。所以,我会选择我能比别人看得更深入的行业进行重配。

券商中国记者:你怎么选公司?

莫海波:选公司对我来说比较简单,我自上而下把行业选出来后,再自上而下选行业龙头。

券商中国记者:在你的投资生涯中,是否有对你影响比较大的同行?

莫海波:黄海总是我师父,我的投资理念、投资哲学很大部分都受他的影响。当然,在他的投资研究基础上我做了一些个性化延展,我个人喜欢选新兴的、从0—1的行业。

券商中国记者: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

莫海波:我个人感觉,基金经理首先要有非常强的抗压能力,同时略带一些乐观精神。牛市,大部分人都能做得比较好,而投资要真正做得成功,真正见功夫,主要是看怎么应对熊市以及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态。

券商中国记者:万家基金整体业绩不错,请问你们如何做团队建设?

莫海波:过去几年,我们在团队建设上花了不少时间,初步建成全面差异化、多元化的投研团队,每位基金经理都有差异化的投资背景、投资理念,收益来源也不同。我们基金经理大部分是内部培养,确保大家价值观都很正,能够在投资研究中勤勉尽责、相互补充。

对于新晋的基金经理,我们也会通过老带新来持续传承我们的投研文化,给他们分享自己过去投资中的经历,曾经的困惑、痛苦和压力。刚开始做投资都怕做不好,越是这种心态越难做好投资,要放下包袱,坚守自己的投资方法、投资理念,要耐得住寂寞。不要看什么东西挣钱就去跟风,不要看别人很轻松地挣钱,就觉得自己也能挣到。投资还是要坚守自己的理念和方法,并不是每轮行情都能挣钱。我们对基金经理是比较包容的,不责于人,求之于势,有机会时要尽力去抓住,但会把眼光放的更长远。比如2017—2021年的核心资产行情,很多基金净值曲线都很漂亮,波动小、涨幅大,近乎于躺赢,但我们基本上没有参与,压力也不小,我们事后会检讨,但不会简单跟随。

中长期看好中国资本市场

券商中国记者:你怎么看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

莫海波:从中长期角度,我非常看好中国资本市场。中国现在居民的财富大部分还是在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实物资产里,在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未来资源配置方式可能会出现比较大转变,以资本市场为代表的,能够支持科技创新、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可能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未来资本市场或成为居民非常重要的财富配置场所。

券商中国记者:今年以来,A股市场先抑后扬,走出绝地反攻的行情。A股的反弹之路究竟能走多远?

莫海波:A股反弹我们认为具有较强的持续性。一方面,金融高质量发展持续进行中。监管机构在提升企业质量和加强金融监管方面付出了更大的努力,公平、高效、透明的市场将吸引更多的中长期资金入市;另一方面,国内经济稳步复苏,海外货币政策有望转向,A股整体估值也相对较低,我们认为盈利估值戴维斯双击的修复过程尚未走完,后续A股将走出慢牛的行情。

券商中国记者:目前风险偏好是否出现明显改善?后续有哪些不确定性因素值得关注?

莫海波:目前市场风险偏好已经有所改善。一方面,稳增长政策不断发力。降准降息、地产限购放开、财政刺激加码等措施已经逐步落地中,后续经济复苏的迹象将更为明显;另一方面,市场在经历前期大幅调整后,杠杆资金的风险已经基本出清,目前估值低、股价低,再下行的空间有限,投资者整体风险偏好在升温。

券商中国记者:2月以来,港股有所回暖,恒生科技指数上涨超17%,港股通科技指数涨近20%,对港股后市怎么看?

莫海波:港股后市继续企稳回升的概率相对较大。一方面,随着稳增长的政策发力,经济复苏的迹象将更为明显;另一方面,美联储在Q2—Q3货币政策转向的概率较大,有利于缓解港股流动性压力。此外,目前港股的估值处于历史极低水平,配置的安全边际较高。综合来看,港股配置性价比较高,指数将呈现震荡上行的趋势。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券商中国。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宋政 HN002)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