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投资总额同比减少50%,电子信息行业投资数居首 上海私募股权创投行业风向变了_基金投资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频道 >> 私募基金 >> 文章正文

前三季度投资总额同比减少50%,电子信息行业投资数居首 上海私募股权创投行业风向变了

加入日期:2024-12-11 22:40:08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4-12-11 22:40:08讯:

  2024年前三季度,上海地区的PE/VC(私募股权/风险投资)市场发展情况如何?  12月10日,在第十七届外滩金融 上海国际股权投资论坛上,《2024年上海市私募股权创投行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上海市私募股权创投行业投资327笔,投资总额459.47亿元,分别同比减少47%、50%。所有轮次的融资活动都有所减少,尤其是A+轮、B轮、D轮和定向增发等轮次下降最为明显。  报告还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上海市LP(Limited Partner,有限合伙人)认缴出资额共计约670亿元,同比增长15.61%;出资LP共计301家,同比下降50.25%。  在解读报告时,上海市国际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领中资本管理合伙人黄岩表示,从募资角度来说,募资额同比增长,但LP出资数量、出资基金数量有所下降,国资成为绝对主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谈及最新变化时,黄岩提到,在去年调研500多家企业诉求时发现,企业的第一诉求是融资,第二诉求是出海。“我们国家的科创企业,有非常多的产业成本优势、技术优势,在全球市场都可以有一定的性比价优势以及出海优势,我们的出海体系很完善,很多创投企业跟投资企业一起走向全球。”  “不出海,就出局”,在全球化背景下,这一理念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共识。  投资风口集中在战略新兴领域  报告提及,2024年前三季度,从投资数量来看,上海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所投资的领域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医疗健康和先进制造行业,分别为131笔、59笔、58笔;投资区域方面,集中在上海、江苏、北京、浙江、广东等地。全国区域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上海集中在汽车交通、先进制造、电子信息、医疗健康领域,投资区域中,浦东新区以177笔、197.85亿元的投资金额领先。  此外,在退出情况方面,报告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上海私募股权创投基金退出项目总数达到202个,比2023年同期的206个略有下降,通过并购方式实现退出的项目数量却在上升。2024年前三季度,与2023年同期相比,各行业IPO退出数量均呈现下降态势,电子信息行业以12笔退出排名第一。  针对行业趋势,黄岩提到,投资风口非常集中在战略新兴领域,这个领域要求投资人有前瞻性眼光,并且学习很多新知识。  “像可控核聚变,商场化预判要30年,为什么现在还有一些资本去投资它?首先要去了解它的未来前景,它的可能性,门槛有多高,了解之后可以做很好的布局。”黄岩表示,从国家到地方,都公布了对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先导产业的布局,“投资人(可以)根据这些内容在这些领域寻找好的创业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黄岩发现,跟投资互联网时代、大消费时代完全不一样的是,原来投一个好项目,“自己发展得好就上市了”,投资人比较难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非常好的作用。但现在投资科技项目不一样,从0到1,从面向市场开始就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  “对科技创始人来说,让他成为管理、销售、市场达人,太(有)挑战了。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管理人,特别是国资管理人,更好地做赋能服务。”黄岩说。  事实上,当前的投资环境也给投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金浦动力合伙人王晋便表示,当前,硬科技投资对管理人团队最重要的要求是专注赛道、持续深耕。他认为,管理人团队需要具备专业的认知、建立体系化的投资逻辑和形成产业生态圈。  “所谓专业的认知分两个维度,一是深度,二是广度。从广度层面把握细分行业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或者行业会不会有波动,作为管理人来说,要非常敏锐地觉察到变化。从深度来说,要觉察到整个产业链当中的核心环节,哪些是关键环节,哪些是卡脖子环节,像这些环节往往就是投资重点所在。”王晋说。  出海已是大势所趋  敏锐的创投机构们,也注意到了中国企业的出海大势。  报告提及,在新一轮出海浪潮中,中国企业从单纯卖货逐步升级为输出技术、全球设厂和本地化深耕。创投机构精准筛选出海潜力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资源对接与战略规划,共同打造国际化发展新格局。  黄岩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企业出海的机遇源于其在研发、创新、产业化、供应链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尤其是场景应用能力和落地先发优势,这使得中国科技创新型企业普遍具备国际化发展的基础条件。但国际化发展也考验企业的实施时机与模式选择,企业出海时是否拥有对国别环境、市场竞争格局、文化融合、品牌建设、资源配置及资本运作以及其他因素的有效协同和应对的能力,成为其国际化成功的关键所在。  他认为,对于那些已在国际市场建立基础的企业,也能利用其研发创新和产业链优势,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加速产能建设,支持和培育当地企业,帮助当地建立或完善产业基础设施,同时也能更好地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  不少科技创新企业创始人对出海前景具备信心。  御风未来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谢陵表示,“低空经济”是今年比较火的概念。提出“低空经济”作为经济类型的技术基础或者产业基础来源于三个,一个是无人机行业,经过十年左右,已验证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二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形成技术先进、成本低廉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三是完成了两款国产大飞机的市场和商业化运行。  谢陵认为,传统航空器遵循的标准都是美国在过去上百年历史中积累下来的标准,这个标准分享给了全世界,也是对全人类的贡献。在此大背景下,谢陵认为:“我们在智能化的新型航空器领域有能力也有机会去引领全新的标准。”  据了解,御风未来旗下有工业无人机和载人飞行器两条产品线。今年9月,御风未来宣布完成超2亿元人民币Pre-B轮融资。  此外,记者了解到,目前,御风未来的中小型工业无人机远销中东、东南亚、中亚、拉美等多个海外市场,应用在安防巡逻、应急救援、地理测绘和物资投放等领域。2023年9月至2024年12月1日,公司中小型无人机在海外累计执行任务1887架次,总航时达2847.37小时,总航程达262928公里。  当前,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对象时,是否会重点考评相关企业的出海前景?  “作为股权投资者,我在筛选投资对象时会特别留意企业在拓展海外业务方面的整体实力。这不仅是基于市场需求与潜力的评估,也要评估团队的国际化管理能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海外市场的供需和增速都有较大增长空间,企业在海外业务上的成就,直接映射出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和未来的发展潜力。”黄岩说。  长期来看,投资人、企业等多方力量的紧密合作与协同,有望成为推动中国科技企业成功出海、实现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每日经济新闻版权所有

编辑: 来源: